这两天在首都体育馆短道速滑的比赛非常激烈也非常精彩,中国队拿到两枚金牌,而在比赛过程当中波折不断,出现很多判罚,有很多朋友可能对于整个短道速滑的规则和判罚原则并不是特别得了解。
短道的规则也是非常繁杂的,如果展开来说恐怕需要很大的篇幅。在这儿我们简单地对短道常出现的几种判罚类型做一个归纳整理。首先,第一个原则非常重要,领先者拥有线路。选手在领先的过程当中拥有自己前进滑行线路的合法拥有权,如果超越的选手没有完成超越就不能进行变线或者曲线滑行。超越怎么定义?完成半个身位以上的超过。而领先者拥有线路,线路是怎么去判定的?一般是指领先者自己面前的这条路线,但是在以往的比赛过程当中,因为缺少足够的参照,你很难说明到底是领先者在变线还是身后的超越者在变线,因此在最近两个赛季,短道速滑的直道内侧赛道的内侧出现两条蓝线。这条蓝线最重要的就是作为一个参照物给裁判判罚的时候提供一个比对,那么到底谁是平行于他在直线的滑行,到底谁是在做变线就一目了然了。
这条蓝线并不具有强制的约束性,选手可以滑到他的内侧。但是如果你在蓝线内滑行一旦发生接触,那么你就会被判犯规,这也是在之前的几场比赛当中出现犯规比较多的一个位置。另外,如果是两位选手都在蓝线外侧,那么外侧的选手在未完成超越的情况下如果向内挤压,同样也是会被判犯规。在之前的男子1000米比赛最后冲刺阶段,对刘少林的第二次判罚主要依据是来源于此。可以清晰看到,以蓝线为参照物,任子威是直线滑行,而刘少林并没有拥有完全超越的身位优势就已经进行了变线和曲线滑行,这样的横切造成的接触肯定是犯规,而且也比较危险。
还有一个原则,在蓝线的末端到第二个弯道的标志块的位置,这个区域我们称作直道末端。如果在进入这个区域的时候,你能够完成超越,也就是半个身位的优势,那么你可以去进行变线,可以拥有前方前进的路线。否则,你就要让出路线。如果你仍然坚持超越,那你就是过晚超越。这样的过晚超越也会被判罚,像黄大宪在之前的比赛中被判罚的就是依据这样的一个原则。这也主要是为了保护运动员,你在进入弯道的时候如果没有完成超越,仍然去做变线滑行的话是非常危险的。如果说进入弯道你想超越,怎么办?那你就要从外侧去进行超越。你有能力滑大圈超越,没有问题。但你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那你就要让出前进的线路,这对于运动员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主要是为了保护选手。你可以想象得到,如果选手在滑行在弯道处的时候,你从外侧超越,就算出现什么意外不会影响到其他人,但如果从内侧超越,一旦发生接触,冰刀可能直接埋在了被超越人的身体下侧去冲撞护墙,这种情况下受伤的几率是非常高的。所以从保护运动员的角度,这两个赛季对于这样的动作是严判严抓的。有时候甚至于看起来并不明显的接触,甚至于有时候看着都不像接触上了,但裁判也会给予犯规的判罚。这就是弯道处禁止内道超越。
如果弯道处在这种情况下领先者去滑大圈,去故意影响其他人的这种外道超越怎么办?那在这种情况下,这叫做不合理的打开或闭合。在弯道处领先者如果滑大圈让出里面的赛道,那这个道路超越者是可以使用的。在这种情况下,超越者是可以使用的。如果他再往里滑行,这叫非合理的闭合状态。非合理的打开和非合理的闭合如果发生接触,都会判罚犯规,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点。那么在这种状态下,可能大家也会有一个疑问,裁判到底是判罚你是一个过往的超越,还是说你是弯道的内道超越,还是会判罚领先者的不合理打开或闭合的状态。实话实说,这样的判罚到底依据哪个原则,就要靠主裁判来临场决定,这个也是短道当中的很大特点,主裁判拥有非常大的规则之下的主观解释权。他的权力是非常大的,包括选取哪个原则来进行判罚,包括你的超越是否完成,那谁能判定?只有主裁判能判定。因此,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在比赛进行当中会有判罚,会有问题,会有录像的回放,但是主裁没有给出最后的判罚结论的时候,我们也无法断定到底主裁会依据哪一条,主裁到底认定超越是否完成,这也是短道的一个特点。(刘星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